中医认为,夏末秋初是气候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在发生变换,既有夏季的余留之热,同时更有了秋天的燥气,因此,早秋调养相当重要。
药食同源时令养生
01
百合
百合是秋季时令滋补佳品。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百合作为中药使用有生百合、蜜百合、蒸百合等之分。
生百合性寒,以清心安神为主,主治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蜜百合润肺止咳,多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肺痨咳嗽,痰中带血及肺阴亏损,虚火上炎等。
蒸百合寒性略减,兼归胃经,善于养阴润肺,益肺和胃,可治肺燥咳嗽,失眠心烦,胃热恶心。
鲜百合可用做多种菜肴粥羹,食疗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百合。
药膳推荐:百合银耳羹
材料:百合15克,大枣5粒,银耳20克,冰糖20克,水适量。
做法:将百合用温水泡软(新鲜百合洗净即可),大枣去核后切小丁备用,银耳用水泡软洗净、去硬蒂后,放入搅拌机,加2杯水,稍打碎约30秒,勿打得太细,以保持口感。将打碎的银耳、冰糖、百合、大枣丁、水放入锅中,置于电锅内,外锅加1杯水开始蒸煮,熟后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清热止渴。
02
秋梨
秋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适合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便秘等症。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此时食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因感寒而咳嗽痰多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药膳推荐:秋梨山楂汤
材料:秋梨1个,山楂适量,蜂蜜30克,清水适量。
做法:秋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没过秋梨,旺火煮开,改小火煮至秋梨软烂。山楂两头去掉,切开两半去籽,洗净备用。秋梨煮到软烂后加入山楂,继续煮10分钟,兑入蜂蜜即可关火。
功效:清心润肺、化痰祛浊。
03
莲藕
莲藕具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解*消肿、健脾补肾的功效。
中医认为莲藕“鲜品偏于生津凉血,熟品偏于补脾益血。”《本草纲目》称藕为“灵根”,视为祛瘀生津之佳品。藕节、莲子、莲心、莲须、莲梗、荷叶等均可入药。尤其是藕节有止血、消瘀的功效,可用于咳血、尿血等各种出血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莲藕,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煮藕时宜用砂锅,忌铁器。
药膳推荐:银耳莲藕片
材料:鲜莲藕1大节,银耳30克,红椒、生姜、色拉油、香油、醋、糖、盐适量。
做法:鲜藕洗净去皮切成薄片,银耳沸水泡开,红椒、姜切丝;锅内烧开水,放入藕片略烫,浸泡片刻,沥干水,拌入银耳;另起锅,放入香麻油、色拉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姜丝、干红椒略爆,再加入醋、糖、盐烧开;将烧开的料汁淋在藕片上,加盖焖2分钟,拌匀即可。
功效:养阴润燥,除烦和中。
早秋时节未病先防
01
预防秋季腹泻
夏秋交界的季节,人体胃肠道的自然屏障相对偏弱,容易患秋季腹泻。因此要注意胃脘及腹部的保暖;进服清淡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并充分注意饮食卫生。
治疗腹泻主要是查明病因,如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治疗;如是病*感染引起的,宜休息好,并补充水分、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不吃生冷、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
中医调治腹泻重点在于健脾化湿,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丸、补脾益肠丸等中成药对症服用。除此之外,针灸、推拿的方法,对于慢性腹泻也是有非常好的协同治疗作用。
炖苹果含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止泻作用。将大米洗净晾干,用大锅炒至焦*色,加水煮粥喝,也有止泻作用。也可口服健脾八珍糕,每次2块,或用开水调成糊状,每日2~3次。
02
预防秋燥症
进入秋季,空气干燥,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
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咳嗽等,因此必须养阴防燥,护津润肺。
饮食上,宜常饮开水、喝粥及蔬菜汤,多吃梨、葡萄、香蕉、银耳等滋润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适当活动,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若出现“秋燥”状况,要在医生指导下辨别温燥、凉燥、肺燥、肠燥等,对症调治。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医院孙伯青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