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好时机,可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如莲子、芡实、薏仁、赤豆、大枣、银耳等。
冬至后,中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人们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室内要通风换气,减少和抑制病菌病*繁殖;保持畅达乐观,适当进行锻炼。
设计:周凡斐
编辑:于紫薇
校对:周凡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