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巴中新闻》
今年7月,四川省首个中国通江银耳交易展示中心在通江县陈河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鸣锣开市,银耳酒、银耳饼干、银耳罐装饮料、银耳面膜等精深加工农产品让人看着眼花缭乱,交易采购、直播带货、银耳采摘体验等现场也人流如织。卖了4斤,块钱一斤,卖了一千六百块钱,确实银耳还是可以种,价钱是相当可以。
一斤银耳能卖到元,品相好的一斤还能卖到上千元,数着手里白花花的钞票,李秀茂心里乐开了花。别看现在老李高兴的模样,就在十多年前,通江银耳的产业发展之路一度面临困境,“阳春白雪”的通江银耳“曲高和寡”,通江银耳的总产量仅占全国银耳总产量的0.3%。老李把家里的土地都用来种上了银耳,可始终见不到效益,自己还倒贴了不少钱,种银耳成了老李最唠心的事了。
老李说,种银耳莫兴趣,挣不了钱,主要的问题是本地的银耳品质跟不上,市场价格就高不了。陈河镇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历有“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之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天生地养”的通江银耳,有独到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首屈一指的中国银耳金字招牌。利用本土资源,发展银耳产业持续破解品质难题如何让本土特色地方资源再度焕发生机,变为优势主导产业?年,通江县提出“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把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的动力产业、主导产业来抓,加强科技创新,成立了银耳科研所,从银耳产业发展的“卡口”菌种培育开始发力,持续攻坚,从源头上解决银耳品质不好的难点。针对银耳产业中出现的菌种退化、气候异常、技术更新滞后一些问题,我们以银耳科研所研发平台加强与全国科研院所的合作,选育出优良品种川银一号和川银二号具有本土特质的新品种,通江银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通江出实招,银耳产业做大做强耳农有信心好消息不断,为做大做强银耳产业。年,通江县提出“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出台产业配套扶持*策,给予全县银耳种植户每袋4元的补贴,激发耳农们的种植信心。年,通江县还首次将银耳生产纳入*策性农业保险,按照实际保费的75%进行财*补贴,菌种用量达万袋,是年的3.6倍,举全县之力发展通江银耳。李秀茂也在当年扩大了种植规模,新增了两个大棚,菌种也从年的40多袋扩产到多袋,产量递增了近6倍。*策扶持、购买保险
......
老李一家通过种植银耳
脱了贫、致了富
过上了安逸生活
现在的日子也过得比较舒服了,年也脱贫了,就靠银耳脱贫。
招商引资效果好,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通江银耳走向世界银耳产业规模有了,可如何提高银耳的附加值?年5月,通江县与重庆太极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投资3亿元在陈河镇建设年产万盒银耳莲子颗粒生产线。当地还积极培育和引进了裕德源、四川芊菇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了以银耳面膜、银耳汤、银耳全宴、银耳酒等为主的7大系列20多个品种产品,实现了通江银耳从农产品到护肤品、药品的华丽转身,占领了产业发展制高点。借力“一带一路”,优质富硒有机的通江银耳深加工农产品也搭乘蓉欧班列开始走向世界。如今,在通江县,银耳种植的乡镇超过了30个,占比达62%以上,通江银耳用种量也由年的60多万袋扩产到年底的万袋,培育农民合作社80余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人均实现增收0余元,就在这一年,通江县也顺利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摘掉了穷帽子。-END-
记者
胡林波赵东洋
编辑
戚浩
责编
秦权*邬云凤
审核|康波夏辉
监制
罗凤鸣
来源
巴中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