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945793.html卖燕窝的公司,也要在A股上市了。
近日,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燕之屋”)披露招股说明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募资10.19亿元,主要用于生态产业园建设、营销及研发。如果成功过会,燕之屋将成为燕窝第一股。
燕之屋是一家老牌燕窝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以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以及干燕窝为主。
高中教师下海卖燕窝,年收入13亿
燕之屋的创始人*健曾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健,被分配回户籍地柘荣县中学教数学。
恰逢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掀起一股“出国留学、打工热潮”,不满千篇一律、“三点一线”的生活现状的*健,扔掉铁饭碗下海创业,受朋友启发,他的创业项目选择了燕窝。
燕窝主要产自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健很快就只身前往燕窝的原产地印尼考察。他走访燕窝加工企业,深入人工建造的燕屋,向燕农了解燕窝的采集情况。
年底从印尼考察回来后,*健倾其所有,创建了燕之屋的前身——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时燕窝在大陆市场化几乎为零,更无有影响力的品牌出现。
年*健进京学习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特许连锁经营模式,便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产品、专利和经营模式等无形资产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还能快速打响“燕之屋”品牌。
同时,*健也是较早具有“鲜食”概念的从业者,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补足服务短板,*健独创发明了“专卖店+厨房”的模式,用户可以到燕之屋店里食用燕窝,也可以预约送到家里享用。
年,*健参观同在福建的知名企业安踏,认识到明星代言、央视广告等品牌宣传手段的效果,*健果断把企业赚到的几乎所有利润全部拿出来,聘请香港巨星刘嘉玲代言。一时间,燕之屋风光无两,前来洽谈加盟的商家络绎不绝,燕之屋在全国拥有多家门店,公司发展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巅峰。
但情况很快急转直下,年,在面对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行业爆发乌龙的“血燕危机”事件中,作为行业领头羊的燕之屋遭受的打击最重。
为了改变消费者的印象,年,*健研发出碗装即食燕窝——“碗燕”,同时停止以往门店采用干燕窝现炖的方式,全部售卖标准化产品“碗燕”。升级版“碗燕”追求%品质管理,碗的材质采用不怕高温的欧美奶瓶材质、执行科学配方比例(纯化水、冰糖、燕窝)、一次封口密封成型、再用度高温杀菌炖蒸秒,让消费者开碗就能吃。
年底我国进口燕窝贸易重新开启时,为保证进口燕窝质量,国家质检总局分别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主管部门签订了相关议定书,规定输华燕窝产品加工企业只有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注册后才能获准进口,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发展,燕窝企业经营环境也不断优化。年,挺过危机的燕之屋获得阳明资本、焰石资本融资。
如今,燕之屋已经成功迈入10亿俱乐部。财报显示,年至年,燕之屋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24亿元、9.51亿元、12.99亿元,年、年营收增幅分别为31.25%、36.66%;净利润分别为.66万元、.84万元、1.22亿元,年、年净利增幅分别为24.31%、54.74%。年上半年,燕之屋的营业收入为7.07亿元,净利润为.47万元。
毛利率48.65%
一直以来,燕窝较高的消费单价,即“贵族”的设定,让不少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
燕窝卖的贵,主要原因便是原材料价格昂贵,作为名贵滋补品,燕窝常以克论价,近年其进口均价都在较高。
不过近年来,随着采购单价的下降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燕之屋的产品单价也不断下降。
年、年、年和年上半年,燕之屋的采购均价分别为13.42元/克、12.54元/克、11.90元/克、11.27元/克。
燕之屋的核心板块碗燕,年出厂单价为.88元,年上半年降至.86元;第二大产品鲜炖燕窝,同期均价从.55元降至51.52元,下降幅度最大;冰糖燕窝从51.11元降至42.46元,去年一度低至38.94元。
在-年期间,燕之屋的综合毛利率总体趋势是下滑的,分别为51.76%、48.55%、48.65%(但年1-6月有所好转,毛利率回升到51%)。
整体来看,燕之屋作为行业中游,整体的毛利率在50%左右,并没有那么暴利,比不上农夫山泉的矿泉水,也比不上可口可乐,且在行业的变化和竞争中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健康焦虑撑起的百亿市场
燕窝因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唾液酸、钙磷铁钠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被认为具有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细胞生长、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机能的功效。
不过,即便燕窝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补品,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种科学实验能够证明其宣传的抗衰老、调节内分泌、皮肤细腻嫩滑等等功效。
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一直争议颇多。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燕窝的营养价值不如鸡蛋和牛奶,吃燕窝不如吃银耳。
截止目前,燕之屋燕窝生产许可证编号所属的产品、类别为“罐头;饮料”,并非保健品批号,亦未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具有药品所必须有的药品批号。
丁香医生、裴洪岗等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