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饮食之美消暑ldquo利器rd [复制链接]

1#

烈日炎炎的夏日,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空调房内吃西瓜、吃冰淇淋,各色花样的冷饮成了我们的最爱。消暑是我们夏日生活的一大主题,那么古代的民间没有冰箱,夏天吃什么来消暑呢?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下传统消暑食物。

我国传统的饮食消暑习惯开始于周朝。据《周礼》记载:那时已有名为“六清”的饮料了。用米、面先做成稀汤,再加入作为香料的槐树叶、菊叶,再用清凉井水降温,饮用能消暑解*,还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不知这算不算“王老吉”的前身了!

到了汉代,人们会在三伏天的劳作之余烧煮羊肉烤炙羊羔。烧煮羊肉其实无法解暑,这样做大概是驱除疲劳来减轻暑热吧!

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种消暑食物——汤饼,其实就是现在吃的面条。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在大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时却能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大量热能,所以古人盛夏吃汤饼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避暑方法。

绿豆汤是我国盛夏的传统消暑“利器”。其实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开始种植绿豆,但那时候的绿豆是用来做肥料使用的。从唐朝开始,在民间就会制作绿豆汤来解暑。据说这还是药王孙思邈提出的。他发现将绿豆以水煎熬,做成类似于粥的形状饮用,可以清热解暑,甚至还可以治疗小腹发胀。时至今日,绿豆汤可以说是在中国大街小巷,大江南北都极为常见的一道夏日的清凉解暑的饮食了。

凉粉也是炎炎夏日的一道传统美食。北宋时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期的汴梁城就有“细索凉粉”。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凉粉可用许多材料来制作,如大米、荞麦、豌豆、绿豆等等,凉粉也没有固定搭配,可甜可咸,可酸可辣。在宋元明清时期,凉粉以其制作方便简单,迅速走进民间的生活。清朝时期还流传一句话:“酸咸麻辣香,消暑是良方。若是吃一碗,三天心中凉。

到了明代,三伏天最盛行吃莲子羹避暑。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在一起煮制而成。我们常在夏日里熬制红枣银耳莲子汤大概也是来源于此吧!

清朝时期最为火爆的饮品,那定非酸梅汤莫属了。乌梅泡发以后,放上山楂、陈皮、甘草等原料和冰糖一起熬制,井水内冰镇之后就成了酸甜可口的酸梅汤。炎炎夏日,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为了消夏解暑,祖先们也是绞尽脑汁,各种尝试和各种发明,以致于现在的我们也能品尝到如此多的传统消暑美食,丰富日常生活,也为传统文化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味道”。

参考资料:周礼、汉书、东京梦华录、中国民俗通志、帝京岁时记胜

潇然欧欧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