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画本草菊花 [复制链接]

1#

菊花

文:亦云两个狮子

配图:两个狮子

肃杀的秋天总是给人一种万物休眠的错觉,虽说北雁南飞、百花凋零,但总有那么一个特别的它,风姿婀娜绰约款款走来,为秋天增添一抹亮色,也让即将进入冬眠的小生灵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看这就是秋天的主角——菊花。菊花为花中隐士,花中四君子之一,其产量居首,每于百花凋零,它便迎风而立,傲霜怒绽,红的像火,白的像霜,绿的像玉,黄的像金。

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培育,许多名贵的菊花其观赏价值极高,从古代文人墨客至今天平常百姓,对于菊花的盛宠从未衰退。唐代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将菊花大气磅礴描写的淋漓尽致。在重阳节前后,菊花展便陆续开始,观赏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辛勤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有许多由菊花做成的美味佳肴脍炙人口,特别是北宋苏辙有诗云“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这就让菊花更受老百姓的欢迎,其中有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的菊花肉,北京有名的菊花锅子,另外,菊花酒、菊花茶也是餐桌上不可少的。

菊花是长寿的象征,许多深受传统文化的国人,仍然使用重阳节时采摘的菊花沐浴,取“菊水上寿”之意。

这么国民度极高的花朵,我们要赶紧趁着深秋季节来说一说。

菊花

辛、甘、苦,性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散热

中医理论认为花是开在整个植株的最上端,质地又很轻,所以花类药物一般都是轻清上浮的。

当然,菊花也是体轻上浮,可达表,主要治疗上部(胸、头面部)及在表(肌肤)的疾患。

辛味可疏散,苦可泻热,入肺经,花形绽放,主散,多条线索综合起来,菊花的功效就可以归结为:疏散肺经风热。

《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就是用来治疗风温初起的代表方剂。在风热感冒初期,出现发烧、头痛、咳嗽,有黄色黏稠痰液,口干的时候,可以泡些黄菊花来喝。

药用的菊花又有黄、白之分(医院药房似乎也没有这么严格的分颜色了),贾九如说黄菊花味苦重,气香散,主清肺火。所以散肺经热、去外感之邪的时候适合用黄菊花。

现在我们提到的感冒发烧,不是细菌感染,就是病毒感染。现代药理研究也提示菊花能抗菌、抗病毒。

平抑肝阳

菊花性微寒,也入肝经。

所以菊花能清肝热,平肝阳。、

那肝热具体会有啥表现?

按照疾病发展的常见规律,热盛则出现风动。

肝在体合筋,筋联结关节、肌肉,支配关节肌肉运动,肝风动就会出现肢体震颤、抽搐,严重的甚至有神昏的表现。

这时候,要把风给平下来,就需要镇得住它的东西。

按照五行生克来看,肝是属木的,平肝木的,是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菊花生长开花结果是在四季里完成的,经历了四季,所以也吸收了四季的自然之气。尤其它是在秋冬季开花结果,秋天属金、冬天属水,所以得秋冬之精华最多,性味功效上也就与金水的属性相近,所以能够补益肺肾两脏。

(“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

肺属金,补金所以可以平木气,木气平了,风就停息了,同时性微寒又可以除热,故菊花能够平抑肝阳。

治疗内风的羚角钩藤汤里用菊花,就是取其能平肝熄风,金色为白,所以在平抑肝木时使用白菊花为好。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侯氏黑散用来治疗阳气不足,大风直中脏腑的中风病。患者表现为昏不知人,身体沉重,活动不利,舌即难言的重症。侯氏黑散中菊花为主药,用量四十分。

四十分是多重?如果按照一分=4g这么算,就是g。关键是其他药物,比如白术、防风也就十分(40g),剩下的大部分药物都是三分。

可以看出,菊花在本方里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其祛除内外风邪的力度。

现代研究也表明,菊花能降血压,血压升高导致的头晕眼花等症状,也与肝风内动很相似。

清肝明目

肝经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另外,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的视力,要靠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

菊花入肝经,能养肝阴、滋肝血,又能清泄肝热,可以用来治疗肝经有热的目赤肿痛。

也可以用来治疗肝肾阴虚的眼睛昏花,杞菊地黄丸就是治疗肝肾阴虚导致的眼睛干涩、看东西不清楚。

这样的眼睛问题,一般表现为看东西时间不能太长,时间长了眼睛就发胀,很累。

我们平时看电脑多,看手机多,保温瓶里泡泡菊花加枸杞,真是电脑手机族的护眼良方。

清热解毒

菊花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以用来治疗疮痈肿毒,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化脓性的皮肤炎症。肺主皮毛,所以很多皮肤病从中医理论来看,都与肺相关,此类疮痈肿毒多为肺热郁滞,菊花本身就归肺经,用菊花清顺肺金刚刚好!《外科十法》里的菊花甘草汤常被用来治疗疔疮。

《神农本草经》中说菊花可治疗“皮肤死肌”,道出了菊花能治的皮肤病,不止是寻常皮肤病,还治疗很严重的皮肤病。

在《肘后备急方》中有记录治疗疔肿垂死的病人,用菊花一握,捣汁一升服用,入口即活。太神了,也不知道真假,目前的医疗条件,肯定不会就这么让病人等着喝一碗菊花水的,但是这个案例,也足以让人对菊花清热解毒、治疗疔疮的功效印象深刻了。

久服成仙

呃~这个就当个小故事来听听吧。

《神农本草经》中说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菊花一直都是道家服食的重要本草,葛洪仙人在《玉函方》里称菊花:春采苗叫“玉英”,夏采叶叫“容成”,秋采花叫“金精”,冬采根茎叫“长生”,以上四季采摘的菊花合在一起捣成末,和酒服一钱匕,或以蜜丸梧子大,久服就可以黑发变白,返老还童,长寿延年。

这里的一钱匕,就是汉代的一个计量单位,大概1.8g(约2g)吧~

为什么菊花如此受道家欢迎?陈士铎也给出了论据,说菊花得天地至清之气,在所有花卉凋败的时候独自绽放,傲霜而香,仅仅是草木,却与松柏一样在群芳凋谢之后依然坚挺,这样,还不能说明它是长生之物?

解酒

《外台秘要》里记录用九月九日真菊花捣成细末,饮服方寸匕,解酒效果超级棒!

如此家常的菊花原来这样好用,那么,我们来看看平时可以怎么样用菊花来养生呢?

菊花枕:把菊花放在枕头里,可以作枕明目。还对高血压、头晕、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做护膝: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天长日久,鹤膝风等膝关节炎导致的疼痛就会慢慢减轻。

做食物,有除烦热,治头晕,明目的作用。

菊花茶就是随手可做的,一壶开水一烫一焖,就可以当茶水饮用,悦口怡情的同时也有上述作用。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成粥。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成羹,食时加人少许冰塘。

用菊花煮鱼肉或鸡肉,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

突然想到了传说中的御膳,慈禧的最爱——菊花锅子。

清代皇室的亲戚,美食家唐鲁孙先生是这么描述菊花锅子的:

汤绝不用鸡鸭汤,而是上好排骨吊的高汤,所以鲜而不腻,一清似水,锅子料子一定是鳜鱼片、小活虾、猪肚、腰片,什件都是去疣抽筋一烫即熟,菊花选得精,洗得净,粉丝、馓子都用头锅油炸,所以没有烟燎子味儿。

最后在锅子里浇上一盘白菊花瓣,赏心悦目。读得人食欲大增,深秋时节,该贴秋膘了,刚好可以这么来一餐!

虽然菊花非常好,但是因为性微寒,所以脾胃虚寒的人要谨慎使用哦~

整理自《中药学》《本草新编》

《本草纲目》《冉雪峰医著全集》

《解码中药》《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等

狮子妈叨叨

霜降时节,天气逐渐寒冷,露水凝结成霜,此时万山红遍、落叶铺金、菊花盛放,了解一下金秋时节的主角之一——菊花的功效和用法,让大家能了解到中药的魅力,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中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氛围,在我看来,这种氛围是很浪漫的。而且,我好不容易又捉到一个小伙伴,来一起把我们的医药科普事业进行下去,工作之余做一个图文并茂的公号好难,但是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吧,给自己加油打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