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明白露澄清光,一夜西风一夜凉白露之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赵鹏-在水一方04:03来自西风无尘白露,八月节

《礼记》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碧水惊秋,*云凝暮,蒹葭苍苍,白露朝霜。

西风夜凉,鸿雁南乡,月明思归、芦白菊*。

明日白露,也称“八月节”,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

暑气止,凉风至,寒蝉鸣,白露降,此时是孟秋向仲秋的过渡,也标志着秋天真正的开始。

秋天五行属金,金对应的是白色。气始寒,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故得名“白露”。

白露,秋凉至

秋风飒飒、秋夜漫漫、秋月如霜、秋意无边。

在处暑之后,于中秋之前,暑热渐远,秋凉微感,白露之美不仅关于柔美的诗意和朦胧的想象,更是通透之外的饱满,凄清之中的伤感。

那一抹淡淡的愁绪中,有思乡、有忆故,是属于仲秋的哀婉,未及浓烈,平静淡然,被秋风吹起,飞过漫漫秋夜,流过盈盈秋水。

跋涉千里最终回到原地,这层叠的脚步是为了寻找无穷的世间还是内心的原点,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白露之名,浪漫唯美,看似柔弱却蕴含着以柔克刚的力量,看似凉意浸染、阴气渐重却有着沉潜内化的智慧。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暑气消,秋意浓,鸿雁来,玄鸟归

历书中: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是暑热与秋凉的分水岭。

此时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冷空气南下频繁,加上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且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因此温度下降逐渐加速,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

天气转凉,暑气渐消,寒意已生,虽然白天尚热,夜间温度却下降明显,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可达8~16度。

白露后,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秋天,人们终于可以远离酷暑,在难得的凉意中感受无边的秋意,高天空阔、淡云舒卷、秋水静谧、山河杳远、悠闲自在。

白露秋凉

此时也是迎接收获的季节,万物逐渐成熟,是各地农人的大忙时节。

东北地区开始收获大豆、高粱、谷子、棉花,同时还要选种留种,及时整地抢种小麦;华北地区也处于秋收大忙;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稻子开始抢收等等。

农人们为了我们的粮食付出了诸多辛苦,今年因很多原因造成的粮食的减产让他们苦不堪言,愿这个秋天可以让他们得偿所愿。

白露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鸟儿对于环境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它们是节气最为可靠的信使。

千百年间,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鸟类的活动轨迹来判断四季流转和寒暑更替的关键点。

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七十二候中,不乏对于鸟类的描述,白露三候均是关于鸟类。

说明此时是鸟类活动变化的重要节点,也从侧面反映了此时天气变化较为明显。

白露一候鸿雁来

白露一候鸿雁来,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鸿雁的家乡在北方,八月飞往南方,二月再回归故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白露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和鸿雁不同的是,燕子是南方之鸟,春分而来,秋分而归,春天到达北方,秋天再回到南方。

鸿雁和玄鸟(燕子)都是极其守信的鸟类,它们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而迁徙,成为人们判断节气的重要参照。

白露二候玄鸟归

白露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和我们熟悉的“珍馐佳肴”的“馐”字字意相同,即美食。

白露后,秋渐浓,寒气肃杀,鸟儿们纷纷储存粮食,以备过冬之用。

古人将自然万物奉为老师,向它们学习,通过它们来预测季候轮转,时令更替,并将其记录和传承下来。

每每读到那些诗意而又有趣的描述,不得不感慨华夏先民的智慧和浪漫。

与自然和谐相处,秉持“天人合一”的大道,也许就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繁衍至今的奥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白露字源,秋日之“白”与人生朝露

白露二字,读来自有一种雅然和梦幻。

“白”字最初源自烛火的形状,最上一点代表灯芯,引申为明亮、清晰等等。

白表示色彩,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根据不同的“白”有诸多诗意而具体的描述。

如月白、青白、雪白、莹白、银白、鱼肚白、铅白、花白、荼白、霜色、素色、象牙白等等。

“白”亦有干净纯粹的含义,有一清二白的无染,同时还有一穷二白、空无所有的意思,如古代用“白衣”、“白丁”来形容平民百姓和无功名之人。

中国白同时白露之白除了季候的反应也隐含着四季五行之意,《尔雅·释天》的解释:“秋为白藏。”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正好是西方和白色。

“露”的字源为露珠落在路上或滚落草丛,为表意形声字,亦为多音字(多为[lù]的读音),表示露水或形如露水的东西,引申为没有遮蔽或显露等意。

露是水蒸气的形态,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爱,“白露横江”的苍茫、“白露未已”的惆怅、“人生如朝露”的感慨、“朝露待日晞”的生机。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而关于“露水”最为柔美和隽永的便是来自诗经的传唱。

《郑风》中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仲秋晨雾迷蒙,蔓草伸向远方,露水清甜莹洁,可爱非常,但更动人的是翠色凝白之中清扬婉转的美人。

秋意渐深,露水是美人忧思的眼泪,打湿了水畔啜饮的鸿雁柔软的羽翼,如同滚动在丝缎上的白色珍珠,载着诸多心事,飞往遥远的南方。

白露如诗说起白露,诗经中最为有名的便是《秦风》中的《蒹葭》一篇,穿越千年,依然被不断吟诵和传唱。

印象最深的是,儿时听到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婉转柔曼清丽空灵的歌声演绎着淡淡的忧思与惆怅,虽然幼年不解却总是安静地聆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来自诗经的无边秋思与微凉美感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芦苇青苍,白露为霜,秋色凝重,在水一方,溯游而上,四处寻找,求而不得,怅然若失。

长路回环,水波延绵,在芦苇和水雾之间,伊人如梦却如此真实,难以靠近却停驻心间。

秋日的澄静中带有微凉的美感,朦胧且飘逸,如梦似幻、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似近似远,营造出水墨般氤氲的意境,伊人的面目模糊而杳远,思念与清愁更添一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也许作者寻找的并不是具体的人物,也许作者只是在秋日沉吟感叹,但这些都变得不再重要,它更像是一种情绪的渲染,恰到好处的迷茫和停顿。

《诗经》中有太多无关世俗的悠闲,却又来自生活细琐的瞬间,许是发呆,或是陷入思考,没有歌颂亦没有批判,并无强烈的情感起伏和宣泄收敛,只是自然之美和人的简单。

但这样毫无功利的空白和无可名状的情感却恰恰来自中华美学中最为独特的部分。

正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即使千年之后的人们,再次吟诵,秋日芦苇水岸边的雾气扑面而来,难以安放的秋思静静地流淌。

白露与诗经,跨越千年的美好默默沉潜,以柔克刚——白露的智慧:内观于心,静气虔诚

白露在诗意般的美好之外还颇具智慧,是“内外兼修”的存在。

初识“白露”之名,总有仙气飘飘、清冷可人之感,恰如一抹素白、一缕轻烟,相比她的姐妹“寒露”的“霜降”,少了冷冽决绝,显得温婉柔和。

露水虽美却极其脆弱,生命短暂,于旦暮朝夕之间,一遇阳光便如同泡沫般消失。

而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却可以反射整个世界,它们组成的力量却强大无穷。

如老子所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以柔克刚、滴水石穿是东方的智慧,力量的转换和长久地经营、坚忍地守望,促使目标的达成。

暑夏渐去,秋凉已至,仲秋是等待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谷穗低头倾听大地的心跳,成熟而不事张扬,圆润而不露锋芒,越有能力反而愈加低调。

天地开始敛起燥热,默然沉潜,动物开始收集储藏,以备寒冬,远离了夏日的喧嚣,一切都是安静的模样。

正如白露对应的节气卦“观卦”,是“内化于心,静气虔诚”的智慧。

白露节气卦——观卦

观卦上为巽卦,下为坤卦,下面四个阴爻,上面两个阳爻,对应此时的秋凉渐盛、气寒露凝,秋意萧瑟,寓意着阴气为主导,阳气减弱。

阴长阳消,行动受到限制,所以以静制动、处变不惊才能临危不惧。

观卦之“观”,字面意思是看,也是观察。

眼睛是认识外界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判断和决策主要依据。

但眼睛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这个世界想要呈现给你的,甚至看到的和事实相反。

或因为外界的影响和自己的主观等而产生了变化,所以怎么去观察,非常重要。

观卦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就如同观卦卦辞所说:盥而不荐,盥即洗手(如洗手间也叫盥洗室),鉴为祭祀,这里是说洗了手,准备妥当,但未开始仪式的时段。

“有孚,颙若”的意思就是庄严肃穆,虔诚礼拜,其实就是摒弃杂音,远离尘嚣让身心真正地安静下来,唤醒最初的自己。

当一个人将自己置于较为纯粹的心理环境下,不被情绪和外界影响,再去安静地观察,冷静地分析,此时,偏见就会相对减少,滤镜也随之消失,更为清晰,也更加客观。

这是观卦的本意,也是来自白露的智慧。

观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风吹拂着大地是观卦的卦象。

风行地上,万物广受感化,观卦象征以伟大的德行被万民瞻仰,使天下人在不知不觉中信服,顺从美好的教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了参照就需要付诸行动,这才是观的目的,也是观的意义。

《大学》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观卦如爬山,期间需要沉浸式的体验,做事也需要认真去投入,专注地体会感悟。观察如此,观察之后的行动更是如此。

避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而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如同现在流行的“心流”一词,也有此类含义。

有了参照,加上清晰客观的判断、专注的行动力,不断总结感悟,及时修正规避,相信一定会靠近目标,成就更好的自己。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白露,仲秋渐至,思念为期

白露是仲秋之始,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许预示着白露与圆月的羁绊。

同属八月,白露和中秋节缘分极深,都饱含着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说起思乡则会想到晋朝张翰的逸事,他曾在《思吴江歌》中写到“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西湖莼菜羹

《晋书·张翰传》记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张翰因为秋风起,想起故乡的莼菜、鲈鱼进而生出了“莼鲈之思”,便毫不犹豫,辞官南下,丢下名利,归乡隐居。

因为想起故乡的味道而放弃眼前的一切,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但不论其背后是无奈还是热爱,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和洒脱的心性还是让人羡慕。

白露秋色暖

生而短暂,匆忙之间,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实属不易,如东坡先生所写: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田园牧歌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向往。

白露时,暑热渐褪,适合贴近自然,怡然于山水之间。

坐于庭院,卧于水边,行于秋林,赏秋色、闻秋声、感秋意,沏白露茶,饮白露酒。

听梧桐滴雨声,观寒色连波远,感西风送爽、秋夜漫长,望鸿雁来宾、燕子南归,于芦花深处泊孤舟,在浅塘荷叶间寻藕。

待皓月清朗,桂子飘香,那关于秋天的画卷便在身边延展开来。

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酿取秋露白,采得秋茶香——白露仪式感,茶酒会友,佳果丰收,祭祀禹王

白露秋凉,最宜喝茶会友、小饮敞怀。

茶分四季,各有其优缺点,春茶味苦不涩、幼嫩但不禁泡,夏茶苦涩,唯有秋茶最为适中,且口感极佳,远离苦涩,多了芳香甘醇。

白露后的茶更是其中佳品,备受爱茶人士的青睐。

和白露茶

古人将“秋露”视为“天水”,认为其有养生功效,在白露时节,人们会收集露水用于泡茶、酿酒和煎药等。

古时还有收集荷叶上的露水与糯米、高粱一起酿酒的习惯,这种米酒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秋露白”,单从其名便可想象那样清冽甘醇的味道。

说到白露酒,不得不提湖南郴州白露米酒中的“程酒”以程江水酿造,古时作为贡酒,色碧味醇,愈久愈香,声名远扬。

每到白露,此地人便开始酿酒以供众人饮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酿白露酒

在秋天的诗酒茶外,还有收获季的甜美,此时诸多水果开始陆续上市。

柿子橙红耀眼,龙眼如蜜沁心,大石榴粒粒饱满如红宝石,还有润燥清肺的雪梨和健脾滋养的白藕等等。

饱腹的丰厚和身心的滋养,对于颜控和吃货来说完美极了。

在福建,白露时一般会食用龙眼,龙眼别名“桂圆”,农历八月为“桂月”,因此得名。

龙眼清甜性温,具有补心安神,益气养脾的功效,可以缓解失眠,有益心肾,被奉为果中佳品。

白露吃龙眼

说起白露的仪式感,最为有名的就是苏州太湖边的渔民每年的“祭禹王”习俗。

据传大禹治水从北到南,在震泽镇压了一只兴风作浪的巨鳌,而震泽就是今天的太湖。

渔民对于大禹的祭祀分为每年四次,以清明和白露的春秋祭祀最为隆重,人们向禹王表达追思和崇敬,同时祈求太湖风浪平静,取得丰富的鱼获。

白露祭祀禹王

当然,不仅在太湖一带,大禹治水中的开拓创新、不畏艰难、更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和财富。

《尚书·禹贡》中说到,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勘分九州,从此有了中国的雏形,有了中华民族土地的根基和雏形,他不仅是贤明的君主,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白露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节,尤其要注重养生。

此时早晚温度较低,大家要注意添衣保暖,正所谓“白露不露身”。

白露宜养生

同时秋燥易干,损耗津液,容易出现口唇身体干燥等症状,需要选择一些宣肺滋阴的中药如杏仁、川贝、西洋参、百合煎制或食补用以缓解秋燥。

还可以食用桂圆、莲子、红枣、山药、银耳、枸杞、黑芝麻、核桃等进补。

仲秋启幕,白露已至,中秋节的脚步近了,一到此时便开始想家,盼望和家人一起的安心圆满。

无论能不能与家人相聚,我们都应该照顾好自己,即使远隔千山,心始终在一起。

白露即到,愿大家享受独属于这个时节的诗意和美好,在无边的秋意中等待下个节气的到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